仓库

下面是我这两三年创建的部分项目

MyNavi -> Tomortec -> ZhuJian Eco -> SimpleKits -> L's Color -> HuaJing(写到这了) -> E2 -> SupportUs -> Miniprograms -> Studym -> freqtrade -> NeuroBANK

华境

技术:webpack, React, TypeScript, Sass, Jest, GSAP, Three.js;创建于2023年

一个线上博物馆前端。想起来当年课前课后在教室和图书馆做项目的日子了。

当时负责人让我做个登录界面的Demo,一方面,当时喜欢玩修仙游戏,另一方面,我也刚做完拾句,并且还受到GSAP一些大佬的启发(特别是Black Dog Story,在此表示感谢),所以就设计了下面两个还算好玩的页面,倒也一直留着(不过有些素材已经替换了)。不过,我当时也知道这些长动画的是不可能用到这个项目里面的,因为定位不一样,但依然做了,还是带有一点点玩的成分的。(下面的两个演示没有做优化,所以图片字体什么的加载会比较慢,加载完后刷新一下就可以了)

华境登录界面(一)演示(未适配移动端)

华境登录界面(二)演示(未适配移动端)

华境网站正式版演示

L's Color

技术:iOS, SwiftUI;创建于2023年

一个专属颜色库iOS App。这是一个比拾句还要纯粹的自用App,一直的目的都是用于构建自己的颜色库,并且方便提取色板、做颜色变换,而且适配Mac以用于提高生产效率。得益于开发拾句的经验,当时用了不到两天就做出来了,也算是可以。

SimpleKits

技术:SwiftUI;创建于2022年

SimpleCardView项目地址

SimpleExpandableView项目地址

SimpleMagnifyingView项目地址

适用于SwiftUI的特殊组件。这些组件原本是为了给拾句和参加AppContest的Eutropension写的,但是后面觉得自己花了一些时间来写,倒也可以弄成一个轮子方便他人,于是就开源了一部分比较特别的出来。开源的一共有三个特殊组件,分别是Card View、Expandable View和Magnifying View。具体的功能就不在这里细说了,可以去上面的项目地址查看。

拾句(ZhuJian)

技术:iOS, SwiftUI, Alamofire, Vanilla, GSAP, Blotter.js;创建于2022年

拾句介绍网站演示

一个基于iOS App衍生的生态。当再次打开拾句App和拾句的介绍网页时,我仍然十分震惊和激动。我原来只是想把这个App当作是练手的自用项目(主要是为了练习Swift,以参加App Contest,后面因为团队问题也没有参加了),但是没想到,两年之后再看,拾句里面有竟然有这么多小巧思和对我自己来说的惊喜。我甚至为了介绍和宣传拾句,做了一整个生态,里面既有拾句的App,也有桌面端和移动端分别设计的网页、小组件、同步系统、去中心化分享方案、特别设计的组件库、介绍视频、NFT等等。我现在正在考虑,再过一段时间闲一点的时候,我或许可以把整个拾句生态开源了,让它重见天日,尤其是1.3版本之前一直都是自用(之前用的iPhone,后面要参军就用回Android了),没有在AppStore公开过。

拾句最让我有感觉的两点,一个是原本是打算自用的项目,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情;另一个就是,当时在设计拾句的时候,正好看到一个关于视障程序员的视频,所以特意设计了一套更适用于视障人士的操控方法,优化操作逻辑,让“invisible”的“visible”,也在所有地方加上了accessibility相关的属性。对于这一点,我还是相当自豪的,因为我记得,我在开发拾句的那段时间里,天猫的App并没有适配旁白功能(iOS为视障人士设计的),但是拾句做到了,注入了人文关怀。此外,说到人文关怀,拾句的主界面按钮排布也值得一提,常用的、便于快速记录的按钮被放在了触手可及的地方,不需要伸长手指或者双手操作,而一些较少使用的功能都被隐藏起来了,但也能通过一只手指快速召唤出来。

拾句1.2版本 AppStore 截图

1.2 版本商店介绍部分截图

1.3 版本大更新,但尚未面世

特别设计的辅助模式,自动检测是否需要开启

NFT

Tomortec Homepage

技术:Vanilla, jQuery, GSAP ;创建于2021年

Tomortec Homepage演示

Tomortec团队的主页。这个项目是我第一个承认的前端项目,再早以前的就是一些仅用于学习的了。不过现在看来,Tomotec Homepage还是十分稚嫩青涩的,没有使用任何Package Manager、没有Build Tools、没有Framework,直接使用了jQuery来操作。虽然技术的使用上并没有那么现代化(当时Angular、React和Vue三分天下),但是现在看来,清晰的项目结构、规范的命名、完整的版本管理、可用的移动适配、为实现本地化的小巧思,还是让我有莫名的感慨,当时自己还是不错的嘛。

MyWebnets

技术:Vanilla, jQuery, Swiper, Muuri, Fuse ;创建于2021年

MyWebnets版本演示(未适配移动端)

MyWebnets预览版本演示(未适配移动端)

一个网址导航网站。MyWebnets的前身是MyNavi,一个我在学习HTML时候的练手项目,当时觉得网址导航网站比较好弄,而且当时觉得做一个自己用也挺好玩的,所以就做了MyNavi。但是MyNavi写得不好,既不好看也不好用,所以上了大学之后就把它重新优化,弄了一个MyWebnets,并且还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,做了一个Chrome插件,随时能跳转到MyWebnets或者里面记录的网址。不过一会儿,我又感觉MyWebnets不太行,打算重构和后续开源,所以就有了上面的预览版并用了React,但就做了一半,便也放着没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