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步风险分析——我是怎么考虑的

2024-11-05

风险,说到底还是一个关于概率的事情。在风险管理领域中,运用统计学和概率论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定量研究分析方法,研究者们寻遍数学方法希望能窥探波动率、VaR、相关性等风险指标背后的秘密。不过,这些方法都是应用在拥有大量数据储备的金融行业中的;更多情况下,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风险分析,并没有充足的数据信息。这时候,正如COSO和ISO31000所做的,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更富于经验的方法来分析讨论。

对于更完整、更体系、更实务的企业风险分析管理,COSO体系和ISO体系都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术语的阐述、理念、框架性的评估管理方法、流程设计等等。但是,本篇文章并不打算复述COSO或ISO框架,而是希望记录本人常用的对一个商业存在(包括企业、商业行为、项目产品等)的风险思考角度,期望给读者一些启发。

对于商业存在,我的风险思考角度主要包括“市场风险”“操作风险”“信用风险”和“运营风险”1。这几个风险思考角度来自于金融风险管理领域,我最早接触到他们是在《巴塞尔协议》中,通常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。但归根结底,这四个角度运用在更广泛的商业存在中也是十分得心应手的。下面,我们就来逐个角度解释。(我们下面的思考主要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说的,主要为了能够快速识别与评估,在实务中会有更加细致具体的风险要管理)。

市场风险

“市场风险”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主要指的是利率的风险,也就是利率的波动如何影响金融产品的收益。而在商业中,“市场风险”则可以从其字面意思出发,思考供求、价格等市场内部因素。

例如,需求层面的风险,我们可以考虑需求的规模不够大的风险,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。

又例如,供给层面的风险,这个层面主要是从我们自身出发,发散性地思考。从上下游资源流转的角度来说,上游的原材料难以获得的风险、能提供的数量少、延期等风险,下游的分发需求过少的风险、渠道闭塞、回款慢等风险;从竞争的角度来说,包括竞争对手带来的风险,竞品带来的风险;从数量的角度来说,我们生产不出足额产品的风险、生产过多的风险等等。

再比如说,价格层面的风险,我们生产产品,成本如何,会不会太高;收益如何,会不会太低。

操作风险

“操作风险”指的是流程有关的风险,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,在产品的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分发、运营等阶段都有可能存在,可以简单理解为“成员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”。我们举一些例子吧:因为工期没有规划好,项目延期的风险;员工操作失误,导致次品率大大上升的风险;开发写出了一个恶性Bug给用户带来不良影响的风险。对于操作风险,最重要的管理办法就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系统的建设,确保成员的操作规范。

信用风险

“信用风险”在金融领域中,常常与机构评级相挂钩。而在商业中,“信用风险”可以指与外部合作机构、交易对手之间的风险。也就是说,操作风险是来自组织内部的风险,而信用风险是来自外部合作的风险。从字面非常好理解。

运营风险

“运营风险”中的运营并非狭隘地指产品和业务的运营,而是指整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的低频高损风险,说得更严重一点就是“黑天鹅事件”。例如各种天气地质灾害,火灾、地震、洪水等;或者政府禁令发布,就像前几年的教培行业一样;亦或者社会文化的剧变,一夜之间变成过街老鼠等等。

“市场风险”“操作风险”“信用风险”和“运营风险”就是我主要的风险思考角度。他们并不细致入微,我期望他们能在风险识别分析时带来更加框架性的、更加有条理的思考。

——2024-11-05



1   2025-06-09注:实际上,风险种类繁多,风险分析角度也不尽相同,但这四个角度我本人认为能够比较宽泛、概括性地分析一些事情

2   2025-06-15注:金融风险管理思维导图